2010年10月21日星期四

蝴蝶效應

朋友一如往常的,把周董的歌詞放到MSN的訊息欄裡──「但故事的最後你好像還是說了拜拜」

還是按奈不住,想知更多。

在網絡上一找,得知這句來自周董的「晴天」。

不經意的,卻找到了「最後一次」這歌。

從來都不能聽明白周董在唱什麼,可能我的普通話實在太差,沒法明白那種調子的音樂。

曾經刻意聽了許多遍,就是接受不來,沒法引起共鳴,勉強不來...

這首最後一次,卻是來得平和,易於接受。

也許,你會歸咎於這是商業樂曲,易聽易懂是理所當然的。

也沒什麼的,音樂本來就是各有喜好。

回說蝴蝶效應,主要是因為最近看了兩套的蝴蝶效應電影。

記得第一次聽到蝴蝶效應,是在電影侏儸紀公園的對白,當時還以為是亂說的。



蝴蝶效應

The Butterfly Effect

證明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改變,也可能帶來難以停止的大災難!

某地上空一隻小小的蝴蝶扇動翅膀而擾動了空氣,長時間後可能導致遙遠的彼地發生一場暴風雨。以此指出長時期大範圍天氣預報往往可能因一點點微小的因素,造成難以預測的嚴重後果。

2010年10月7日星期四

最後一次



最後一次---LAVIGNE (簡靖紋)

在我最後一次 閉上眼睛之前

我想對你說我愛你

在你懷裏 捨不得放棄

心裏有千萬語還沒說給你聽

我使盡全力 不想閉上眼睛

這次告別就不能再相遇

不能再陪你 但不要忘記

你曾經答應我你會好好活下去

先走了 去了好遠的地方

不能再陪你看日出 等不到天亮

所有回憶 抹去 卻並不容易

生死由天決定 不要太傷心

在我最後一次 閉上眼睛之前

我想對你說我愛你

在你懷裏 捨不得放棄

心裏有千萬語還沒說給你聽

我使盡全力 不想閉上眼睛

這次告別就不能再相遇

不能再陪你 但不要忘記

你曾經答應我你會好好活下去

在我最後一次 閉上眼睛之前

我想對你說我愛你

在你懷裏 捨不得放棄

心裏有千萬語還沒說給你聽

我使盡全力 不想閉上眼睛

這次告別就不能再相遇

不能再陪你 但不要忘記

你曾經答應我你會好好活下去

我永遠愛你~~

2010年9月15日星期三

是夢的真實令人感到害怕嗎

其實不是

最令人感到害怕不安的,並不是夢的悽慘,而是夢中的快樂

快樂得根本沒可能出現,幸福得沒可能存在

當在夢中的快樂,令你感到它的虛假

夢中的快樂,令你知道這一切不是真的

現實中根本就沒可能出現

知道這一切都是夢,但夢比現實還要可愛

寧可夢生

太過快樂,所以才可怕

知道這快樂不真,所以才傷感

知道一切都是假,但假中又是如此的真

不能控制,是快樂還是傷感

在夢中知悉了一切,掙扎起來,因為這只是一場夢

夢醒了,眼眶怎麼有了淚水

是幸福快樂得流淚,還是傷心欲絕得下淚

還是...什麼都不是,不配有淚

只是一滴汗水,偶或在眼眶邊上出現

不夠絕望,還可更絕望

是苦,還不是最苦

我們,都總愛把自己無限的放大

以自己為中心點出發

不是不顧及他人的感受,而是人不為己天殊地滅,又怎能不先顧及自己的利益喜好所在

在不知不覺間,在利己主義底下,我們傷害了別人而不自知

這種傷害是無形的,被傷害的深淺,也是無可估量的

當我們滿以為是在為對方好,其實也只不過為自己好了

自己認為是對的,是最好的,別人就一定如此想嗎?

就像父母疼錫子女,總是以為付出、金錢、物質就是最好,但其實子女所需要的,真的是這些嗎

在這一刻,有誰知別人心底所需

不說出來,又有誰會知道

跌入傷痛的深谷,從來都是自己造成的,誰能把你推向谷底?就是你自己

窗外風光明媚,你卻要記掛著往昔的痛悲

窗外雷雨陣陣,真的那麼悲愴動容嗎?

還不是你把自己的感情強加在天氣中

千百萬年來,什麼是重要

宇宙的138億年裡,你算得上是什麼?

無論人類如何描述,再過千百萬年,還是與138億年沒法相比

138億年,你在那裡

漸漸地對宗教冷卻,宗教都在騙人

在為既得利益者賺取更多的金錢

宗教導人向善,卻處處囤積財富

在這些所謂團結中,我看到的是黑暗

或許,宗教本身是善,只是人為之令其黑暗

但如果宗教力量沒法洗淨心寧,那又有何用呢

總覺得,如果容不下人,那算是什麼宗教

於心有愧

如果,我虧了什麼,請讓我改過

最可怕的,是連錯什麼也不知道,根本就沒可能去改

歌詞:

如果我聽歌可眼紅 何以待你好偏不懂

自細做過多少美夢 慈悲的偉論

連乞丐喊窮心也痛

竟怕放懷擁抱你 讓你露歡容

追悔無用 轉眼發現 你失蹤

曾聽說過 你某夜結婚 未曾露笑容

實在不敢知道我是元兇

大概當初我未懂得顧忌

年少率性害慘你

令人受傷滋味 難保更可悲

這心地 再善良終生怎去 向你說對不起

良心有愧 原來隨便錯手

可毀了人一世

立志助世人脫貧以為

便偉大到像多麼有為

這種剌蝟 連誰曾待我好

都可帶來傷勢

被我害過來接受我跪

是我在製造眼淚居然想救世

就算積儲獻盡飢荒赤地

而太多債沒處理

累人累己滋味 餘生也記起

數一數 我實情不只得你要說句對不起

良心有愧 原來隨便錯手

可毀了人一世

立志助世人脫貧以為

便偉大到像多麼有為

這種剌蝟 連誰曾待我好

都可帶來傷勢

被我害過來接受我跪

是我在製造眼淚居然想救世

良心有愧 原來隨便錯手

可毀了人一世

立志助世人脫貧以為

便偉大到像多麼有為

這種剌蝟 連誰曾待我好

都可帶來傷勢

內疚內疚內疚沒作為

直到某年某日我能安息於葬禮

仍想你一家可到齊


我們都瘋了,都以為別人是瘋的

其實什麼是瘋呢?你的邏輯就一定要等同於我的邏輯?

看不赦島

看廿二世紀殺人網絡

看潛行凶間

原來,其實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呢?

想起莊周夢蝶

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

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

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想起自己是否自己

想起無限放大的世界,無限縮小的世界

世界再創造世界

最近看殘雪的小說,不太懂,一堆堆隨意識流的瘋言瘋語般

瘋了嗎?又好像真實。究竟《黃泥街》這書,可歸類為什麼呢?

地鐵車廂,看到別人手上拿著本《瘋子的世界》

趕緊上網找找,原來是大陸出版的書,寫的真是瘋子

你瘋了嗎?還其實是我瘋

不想去整理,讓意識去流動

寫心中這一刻的感覺

不為什麼而寫,就只是要記錄這刻的感覺

要大造文章的話,再花少許時間就可整理一番

只是,為何要這麼做?

打出來的每一個字,不都是有意思的嗎?

不是為觀眾而寫,就為自己而寫下

2010年8月30日星期一

心貧


朋友的一句好窮呀!令我想了許多事。

窮和富,我們每個人的定義不同。

只是,我想,活得有尊嚴,這是人必須的!他們再窮也好,但活得開心快樂。

當然,在我眼中,這未算是最貧困,最少,他們還有一個家。

也許,因為朋友本身衣食無憂,很少接觸貧困,所以當看到相片,第一句反應是「很窮呀!」

問其原因,原來說是因為他們連鞋子也沒有穿...

當然,沒有鞋子,不就等於窮,反之我覺得他們心中很是富有。

孩子們的笑容很真,就算是成年人,那靦腆的笑容,都是如此的真摯。

窮,有時候是因為科技的發展,令他們已沒法按傳統的方法生活下去。

難道所有人都一定要跟所謂時代的步伐追趕跑著。

追不上的,就是失敗者乎?

絕不認同這種生活,絕不認同生存只有一種模式。

我們物質富有,但心靈卻貧乏得很......



眼睛的清晰,令人難以忘懷。明亮的眼神,沒被世俗所沾污。

2010年8月21日星期六

回憶片段

寧靜的星期六早上,公司,一人。

窗外陽光正好,車影不斷的一閃而過。

踏入八月了,應該是暑假吧...

暑假很遙遠了,早已忘了是怎麼度過的。

是不堪回首,還是根本不欲去記著?童年的往事,總像是被抹掉了似的。

除了不開心的影象,就好像什麼也沒有了。

兒時家住城寨,食水供應經常不足,要在街喉排隊打水。

每天放學回家,總要拿著水桶外出一趟。(應該沒有這麼頻密,但忘了)

除了打水外,還要把垃圾拿出街倒,就是一袋袋的倒在馬路旁...

其實我也不太明白,當年為何會這樣,只記得有一次不願意倒垃圾,結果媽媽拿菜刀出來要斬人了...原因不明...又忘了,只記得菜刀和哭聲

小學的成績除了一年級時叫做小時了了之外,其餘時間成績一直都普通,但英文科尤差。

原因...不明,可能從小就懼怕英文吧?老師...都忘記了,一個老師的名字也說不出來,就連姓氏也沒法記起...

記得小學時要選課外活動,我是全班唯一一個沒有參與的。我忘了原因,好像是父母不充許,又好像是沒錢俾課外活動費,只記得逢星期六排隊時,我是第一個排隊離開學校的。

還有什麼片段回憶呢?由於太過聽話,結果被選成代表,在聖母月獻花(一般是安排教徒的)。

小學時父母被騙了一大筆錢,說是合作攪生意,結果...不知道,只知家裡突然多了一堆五合產品...

小學時公公離世了,沒什麼印象,就見過一兩次...但沒法溝通...又好像是中學時

小學時舅母來我家住了幾天,本來已很迫的地方,再多擠兩個人。當年的印象,舅母身上有一陣氣味,回程時拿了許多膠袋,聽說當年大陸沒什麼膠袋,所以拿回去用...

還有什麼呢?城寨裡的地下通道都流水,經常有電線掉了下來,發出滋滋的聲音。不時看到老鼠就在身旁走過,聯群結黨的走著。地下會看到針筒,每家每戶都經常打開木門乘涼,打開窗的話,可隨時爬到對面的單位...

記得家裡曾出現過一窩剛出生的老鼠,粉紅色的...很可怕

記得哥哥和姐姐打架,飛罐頭刀...

記得哥哥用竹籤作箭,用膠筋射到我眼皮上,吊著沒出血,也好像沒受什麼傷。

小時候玩刀,把自己中指手指頭的一塊肉切了一大半,血不斷的流又不敢告訴父母,就這樣把那吊著的肉塊合回手指上,用膠布貼好...

小時候不知為何,剛煮好的滾粥,就把身子貼上,結果胸口的皮膚被燙傷了,一塊三角型的皮膚沒了,父母用牙膏、鼓油塗之...

小學去旅行,去動植物公園?好像看到了孔雀...

2010年8月18日星期三

兒童隸國

一套已不是新的戲,但在PPStream上卻就是找不到。

已忘了是在什麼情況下知戲,可能是偶然看到雜誌的介紹吧。

印象很深,是因為這個題材的令人不安感。

揭開「兒童販賣、賣淫、非法器官移植」罪行...

還記得去年柬埔寨,那時下塌的酒店裡,有著一張張寫著要保護兒童的單張。

當時感到很疑惑,保護兒童的意思是這裡有許多童工嗎?

但細心翻閱單張後,才知原來要保護的,是那些受到性虐待、禁錮、暴力等對待的兒童。

殘酷的現實,在這些發展中的國家,總是像瘟疫般,驅之不散,而且變得更為嚴重。

這戲被稱之為「日本年度最爭議電影」(08年),因為當中揭示的,除了是泰國兒童的實況外,同時反諷的道出有錢的日本人,如何以錢欺凌這些貧困國家的兒童。如何用金錢購得那些不義、不仁,甚至是變態的滿足感。

片中主角以記者身份,像是要去揭露兒童被禁錮的實況。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片末突然揭露出,原來主角亦曾是光顧者...

看完後的不安,在於好像沒法避免這問題的出現。

兒童無力抵抗,只得服從...

在貧困的國家,父母甚至是賣掉自己的子女...

有錢人為了一己的滿足,殘虐其他人...

生命的價值在那裡?人就是為了自己的麼?

2010年8月10日星期二

感動

不知為何,突然看了一堆煽情的影片。

人生,令人傷感的,就是多了一份感情吧。

生老病死,總叫人無奈。除此以外,還有呢?就是一份感情的連繫。

本來沒打算看這麼多煽情的片子,但不知為何,一齣齣的看了起來。

《我的初戀情人》──一個從小便有心臟病的小男孩,明知不能活下去,也積極活下去。

《很想和你在一起》──本以為是愛情小品,怎麼出來的效果是見鬼?還是精神病呢?

然後看《中國達人秀》,一幕幕賣弄煽動感情的鏡頭,令人心中戚然。

袖珍人也好,孔雀男也好,扮豬男也好,用一個氣氛的反差,令所有人的情感在一瞬間被煽動起來。

雖然知道,當中有點不真實,評判的反應可能是很假的。

但是,當中還是有假不了的東西。那份感情,那種熱情,那些勇氣,不是裝便能裝出來,不是扮便能扮出來,不是靠演技來換取的。

有點感動,世界還有情嗎?不知道。



2010年8月7日星期六

熊貓故事

熊貓的一生並不簡單,從其歷史發展進化來說,牠是得到大徹大悟的悔改,由肉食性動物,進化(退化)到變成素食主義者。

熊貓究竟是熊是貓?怎麼說也不是一隻貓吧?名字由來至今似乎還沒有明確的定案,有一種說法,就是熊貓是一種像貓的熊。如何像貓呢?就是熊貓的眼睛是咪成一線的,這與貓相似,但卻與熊相異。但熊貓的抓子卻不像貓能伸縮,這點又不像貓了。再仔細看看,原來熊貓不冬眠的,這又與熊不同...結果....熊貓什麼都不像,牠就是熊貓,獨一無二的。

熊貓這種生物,自古以來都是相當受到尊重。古代皇帝已把熊貓送出,作為外交禮物。有人認為古書中的聖獸貘,就是熊貓。

如果看過剛出生的熊貓,一定會很驚訝。因為剛誕生的熊寶寶,就如老鼠剛出生般的樣子,只有人類手掌般的大小。一般剛出生的熊寶寶,體重是母體的一千份之一...體積是母體的九百分之一...實在是很不可思議...

從小就喜歡熊貓,愛牠的懶洋洋。只是熊貓為何老是吃和睡呢?我一直不太懂。

現在終於知道了,熊貓每天平均要吃12至16個小時,這是因為牠的消化系統不好...由肉食變成素成的萬長歲月中,熊貓長出了寬闊的臼齒,以便咀嚼堅硬的竹子,但在消化系統上,熊貓仍是一隻食肉性動物的結構。再加上竹子的營養本身就不太多,要維持熊貓龐大的身軀並不容易。結果熊貓只好不停的吃,以積小成多的方法,把營養能量盡量的囤積起來。當然吃得多拉得多,熊貓上廁所的次數...實在難以計算=.=

當我們說起熊貓,總會覺得熊貓就是黑眼圈,白身軀,黑手掌,黑耳朵,還有黑尾巴...但事實上,熊貓的尾巴是...白色的=.=我們都被漫畫公仔騙了...

熊貓的挑吃,實在也是令人難以理解的。全上有1200多種的竹子,熊貓偏偏只吃其中的40多種,最喜歡的就是吃冷箭竹...因此,一旦竹子開花的話,熊貓便很容易被活活餓死...

動物園裡的熊貓,一般可活25年左右。一歲的熊貓大約等於人類的三歲,即是說熊貓的壽命大約是80多數...

有趣的熊貓,天生就有黑眼圈,原因不明。如果說黑白的皮毛是保護色的話,也有點不像樣...竹海是綠色的,一生黑白的熊貓,究竟為何要生成這樣。

熊貓天生都很孤僻,不太喜歡交際,也比較自我保護。許多熊貓寧可躲在一旁,也不喜歡應酬...

熊貓呀熊貓...為何你總是難以的捉摸?

2010年7月31日星期六

最近這兩年

突然覺得這相像是監犯照=.=

不知為何,最近這兩年,總覺得像是快要消失似的,心裡沒有底,總想留著些什麼,但又知其實做什麼也沒用。

尤其是書展過後那份空虛感覺,很不好受。

去年書展過後,心中一直感到死亡的迫近似的。其實也沒什麼,就是空虛失落無助般,突然就走了去助養小孩。

宣明會的助養,其實並不算太貴,一個月220元。助養了一個柬埔寨的小孩。

每次與人提起,別人心目中總以為這小朋友是孤兒,但其實卻不然。

這小朋友只是住在宣明會幫助的小村裡,他的父母健在,還有兄弟呢!只是村子太窮,需要其他人協助來令生活更好。

柬埔寨這地方,戰亂了太多年,加上近年天氣反常,他們靠的是農耕,要望天打卦...

去年底去柬埔寨時,才驚覺原來今日社會中,仍有這麼多人對「廁所」概念一無所知。

柬埔寨農村的居民,如廁就在家附近,沒有廁所的概念。於是乎宣明會就要花許多人力物力,教他們廁所的重要性,衛生的重要性,還要出錢給他們建廁所...

人就是這麼奇怪的了,當我們活在充滿物質文明的國度裡時,還有人活在如此原始的境地。

今年書展,又參加了聯合國難民署的捐助,每月200元...

真的不知為何會去捐助,只是在那麼的一刻,感到生命很渺小,覺得自己命不久矣,再囤積的金錢(明明就沒有什麼積蓄)也沒用...

接下來...9月想助學行茶馬古道,又要近萬...

把錢花光了也好,不用想太多。

反正,自小的夢想,就是在20歲前把生命完結,現在活著,不就是賺了麼?

倒不是什麼負面不負面的思想,只是覺得如果20年活得精采,也就無悔了。當然,事實上自己卻白白活了35年,得到什麼?卻像失去更多...

如果一切順利,明年再助養多一個吧...如果還有明年?

2010年7月28日星期三

書展文化

雖然大家都批評大眾市民其實不是愛看書,只是到書展中湊熱鬧,看o靚模。但一年一次,總或多或少提高了少許文化氣氛吧?

一年一度的書展,為期七日。在這七日裡,不知為何突然擁出了數十萬喜歡看書的人。

君不見書局長期特價,也難吸引到人買書...教科書除外。

書展最大的好處,就是小型出版社也有曝光的機會。

香港的出版業是畸形得要命的,出版社本身又是書局的,就自自然然只放自己出版的書。加上有大量沒法退回的台版書,再加上香港書局面積有限,結果其他小型出版社所推出的書,自然淹沒在書海裡,早已早早登岸,慘被退回。

台版書的最大問題,就是大家都是繁體字,加上台版書許多時都印刷較精美,大家都肯付出多一點金錢購買。另外,由於台版書是被書局買斷的,由台灣船運過來是條不歸路,因此大量積存在香港書局裡,只會阻地方。於是乎書店只好闢出更多的地方,把台版書放置得吸引,讓大眾市民盡快購買這些不歸貨。

反之香港小型出版社的書,由於可以退貨,加上利潤不高,書局自然不感興趣。打發發行商入幾本,放在不起眼的位置,然後幾天後上架,再過一段日子就收回書倉,退書云云。

書展期間,小型出版社只有把書劈價,平賣賤賣,減輕倉租負擔,也借這機會讓更多人認識自己的出版社。

今年書展,當然還是o靚模橫行,一來到就倒參展商的米。來看書還是看人呢?

至於o靚模是否低俗,我倒沒有什麼意見。雖然看了一兩本,為何突然有幾滴白色液體在地板上也要影相,這也是什麼寫真?全相只有胸部特寫,能看什麼?

其實一直以來,藝人、歌星、名人來到書展,都只會帶來書商的不便,何不另闢一地,讓他們聚集在一起。新翼的簽名區,或者開放多一個HALL給簽名,FANS集會也不錯。當然成本很貴,誰去負擔呢?

不過,歸根究底,書展還是有其可取之處。鬧烘烘的湊熱鬧看書,又有何不可?

多一個機會推廣書籍,多賣一本書,多一個人看書,文化不就提高了少許麼?

2010年7月26日星期一

書展記聞

十年,過去了。

人生有多少個十年?

十年書展生涯,都應該算是個記錄。

每年書展,都總要拋頭露面的,在展場內賣書。坦白說,站在場內,沒有什麼得著。

不見得我站在這裡,就會多賣幾本書。反之我不在的話,這裡更多空間,可能吸引到更多顧客。

當然,沒人能預知結果。可能偶然我的一句解答,就有人掏腰包買書了,天曉!

書展十年,遇到許多怪人趣事,千奇百怪,讓人有一樣米養百樣人之嘆。

許多市民,就看著報紙,什麼都不理,就走到書展裡,不理你是什麼出版社,隨便的說一句,「有沒有XXX的書?」

當你問:「XXX出的書,有沒有書名呀?」一百巴仙的回答是:「不知道!」

天下間竟有這麼多人出《不知道》這書,實在厲害!

可想而知,大多數人其實都不看書,不理什麼出版社,滿以為場內所有人都是萬事通,隨意找一個人問就能有答案...

可是天下作者何其多,《不知道》這書何其的廣泛!渺小如我,實在沒法回答這些問題。

發問者,女多於男,估計是男的不大想開口問吧!反之女士們總可扮著無知,厚著面皮的亂問一通...未完待續

2010年7月16日星期五

人生無常

無常人生,太多預料不到的事情,總在毫無預兆之下發生。

同事肝癌,朋友的爸爸癱瘓了...

自問一生中沒遇過多少生離死別。

最接近的一次死亡,也是舊同事的離世。

家中沒有什麼親朋,就算是外公離世,也沒太大感覺。

畢竟只是見過一兩次,加上語言上沒法溝通,當時年紀又小...藉口太多,其實是冷漠無情吧...

對於生死,如果看得開的話,也不過是一個過程。

生老病死太平常了,誰不如此?

只是,當加上了一點點的感情,再平常不過的,也變得難以接受。

7年同事,明明已是作息有序,有著健康的生活習慣,但為何病總是無孔不入,更要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

灰色,變得更灰了...

在這種無常底下,究竟應該如何走下一步呢?下一步,是否就是最後一步?

晴天去了那裡?

當大家都在說希望在明天的時候,希望還在人間嗎?

很灰的心,但窗外陽光正艷,對比強烈。

再灰,也不過是過程,灰之後,會有彩虹乎?

2010年7月9日星期五

人!真的如此好嗎?

看了一則投胎的故事,略有感,記下之。


故事說有一個人和他飼養多年的狗兒,在一場意外中不幸雙雙去世,一起來到地府報到。

主人不忍和狗兒分開,問閰王可否和狗兒一起投胎做人。

閰王說:「做人的名額只有一個,誰先到奈河橋便可投胎做人。」

主人聽到後,便領著狗兒往奈河橋走。

本來一直跟在主人的狗兒,突然加快步伐,走在主人的前頭。

主人心裡一涼,「枉我平日待你如此的好,現在能投胎做人,你便棄我不顧?算了,你是我最愛的狗兒,我就讓你吧!」

狗兒走在前頭,東聞聞,西嗅嗅的,很是忙碌。不一會工夫,已不見影了。

最後,主人終於安全到達奈河橋,這時發現狗兒正坐在橋邊,以依依不捨的眼神看著他。然後更用頭推著主人,要他快點過渡奈河橋。

此時主人終於明白,狗兒跑在前方,是為了要為主人探路。

故事告一段落,往後又說什麼十年後再續人狗前緣云云...

看時,第一個感覺是...狗兒真聰明,把主人再次推去投胎做人。人...根本就是最苦的!

輪迴之道,六道之中,總是把「人」升格了。

自古以來,東西文化也好,都把能成為人,視之為幸福。

吸血鬼多麼想變回人;狐狸精也是為了要變成人而修行;輪迴再生中,也把能成為人視之作頭等美事...

只是,能成為人,真的如此這般好嗎?

或許,我們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吧?

我會知道生老病死之苦,總認為動物不會懂。

我們為著明天而擔憂,總羨慕動物們享樂終日。

因為我們的目光,就只能看到自己。滿以為是萬物之靈,聰明、智慧...

其實愈是所謂的聰明,不是愈被羈絆著嗎?

為明天而憂慮,是聰明還是愚蠢?

能成為人,真的很好嗎?

或許,要當我們成為樓蟻,才能知道答案?

2010年7月5日星期一

天使之戀



沉迷與天使有關的一切,喜歡看與天使相關的資料。

天使──沒法捉摸企及。

曾經,在那微雨的公園裡,我以為找到了我的天使...

或許,天使從來都是不著邊際,那會有跌落凡間的天使...我們都是俗人。

昨夜無聊,偶然看到網絡剛推出了《天使之戀》這電影。

被吸引著的,是「天使」二字,沒法逃離這魔力的誘惑。

已是深夜一時多,本也以為看少許便作罷,怎料天使的魅力,果真還是讓我著迷。

不得不承認,這類日本娃娃的女孩是可愛的。

年經總是無敵,加上這童話故事般的人設,很不真實,但又讓人嚮往。

片頭一開始就是童黨、援交、同性戀...一堆最現實的問題...

唯美的畫面,輕快的音樂,令這戲吸引。

道德的問題,沒有刻意寫下去,淡淡兒的,像是自古有之,不值一屑。

把欺凌寫得如此平常;把援交的道德觀念泯去,只留下玩樂與金錢的迷醉;把同性戀變得是寂寞的依靠,空虛的填補...

不能認同,但又如此無奈。世上就是有那麼的一類人存在...或許仍是供求問題。誰可改變。

17歲的青春,是可以如此謊唐的嗎?

故事急轉直下,帶出35歲患腦瘤的男主角歷史老師。

一段不是太合情理的一見鍾情?就因為一堆照片,還是電影中暗指,早在最失落時,便曾經邂逅相遇?

一股不回頭的愛情,是勇氣?是單純?是空虛過抑的抗衡?是自我沉迷的陶醉?

不能明白,或許這類青春劇,已不是為我這年紀而設吧。

在這個世代,還能說著一生一世,真少見。

患腦瘤的男主角,自知時日不多,為自己用數碼相機拍下遺照,在沖曬時因為出錯,與17歲女主角的相片互調了。(因為二人都姓小澤)

老土的見面,大膽真率的情感?打從一開始便義無反顧的,渴望得到這份感情?

為愛而不再援交?放棄擁有的一切?

當然劇中沒交待援交是為錢還是空虛,也沒交代各人家庭背景,沒法推測。

只是,女主角的愛情,也實在太洪洪烈火了,這真實嗎?或許就只有17歲,才能如此?

為愛而讀書?還要歷史拿100分,也實在有點兒...兒戲了吧...

男主角一次又一次的暈倒,最後突然消失。

女主角的同性戀朋友在面前跳樓自殺...在一瞬間要帶出許多訊息

愛一個人,是要讓對方開心活下去,比自己開心還重要...

故事結尾,手術...失憶,重新開始。

可能就是因為這麼的童話,所以這日本手機網絡小說才能紅起來,並拍成電影吧?

天使...仍會存在於世上嗎?

義無反顧,就等同於可以擁有嗎?

要一瞬還是一生?曾經擁有還是天長地久?

或許,現今人人都空虛,在一瞬之中,總是追求無限永恆。

愛情,在這個時代,還存在嗎?

2010年6月30日星期三

吸血鬼初探

百無聊賴,最近一口氣看了第一季23集的的《吸血鬼日記(Vampire Diaries)》(西片電視劇)。加上近年興起的《吸血新世紀》,再加《血達倫大冒險》,還有當年的《我和殭屍有個約會》(被某君迫著看的...)好幾個題材都是涉及吸血鬼的,真有趣。

圖書館中,在宗教分類的書中,竟又看到一本關於吸血鬼的故事書。

為何關於吸血鬼的書,會放到宗教這類別呢?值得深思。

翻看內容,其實也頗有趣,最吸引的是提到吸血鬼的起源。

吸血鬼的由來:
猶大起源
話說,吸血鬼是出賣耶穌的門徒猶大變成的。傳說猶大為三十塊銀幣出賣耶穌,然後逃亡,最後自殺,但靈魂仍不能安息,結果變成吸血鬼。又或是說因為猶大背叛耶穌,結果上帝令猶大變成吸血鬼,永遠無法看到陽光。所以吸血鬼怕陽光,亦怕銀造的子彈?

(不過,我一直認為。其實是耶穌出賣了猶大...一個有計劃、有預謀、陷猶大於不義、要猶大一生被受詛咒的陽謀(因為本身太清楚)

因為在計劃中,必須要有人出賣,故事才能發展下去。猶大不入地獄,誰入?活生生的把猶大迫上絕路,也就是個人覺得聖經故事所營造的氣氛。)

該隱起源
據說該隱因為弒弟,而受到上帝的詛咒,結果永遠不能行於白天之下,只能在黑暗中與夜間的生物共存,並靠吸血維生。

吸血鬼德古拉(Dracula)
第一次認識吸血鬼德古拉,應該是遊戲裡的《惡魔城》吧?小時候不多看電影,對吸引鬼也沒什麼印象。倒是遊戲中的吸血鬼,能變成蝙蝠,覺得好玩。

專有名詞

初擁
要變成吸血鬼,必須完成初擁的儀式。
初擁(The Embrace)是人被吸血鬼吸血後再喝下吸血鬼的血的過程,完成儀式後,就能變成血族。

吸血鬼與現今社會
時移勢易,吸血鬼如何在現今社會生存下去呢?為了要令吸血鬼更人性化,更多機會出場(商業元素?),吸血鬼近年已被賦予許多神奇技能。變狼變蝙蝠,視覺效果好;力大無窮,咁先多機會表演,最怕人哋唔知你係吸血鬼;行動迅速,特技效果先有得做;日光日白出來四圍行,出場機會勝於一切。

不過,在《吸血鬼日記》中,還是加了點限制,就是必須戴著戒指。戒指怎樣來的?有何功效?第一季還沒詳細說明。

應付吸血鬼的方法
當然是銀造的子彈、或將其頭砍掉,或在心臟處釘上木樁,令吸血鬼曬曬太陽等等。另外傳說中,大蒜的氣味、十字架等可以抑制吸血鬼的能力。

吸血鬼是種族?
不知為何,許多傳說故事,都把吸血鬼變成一個種族,即是和人狼、德魯依、妖精、矮人等等一樣,是自有的一個族類。但有點矛盾的是,吸血鬼在某程度上,是被判別為不能生育,吸血鬼要擴大族類,就得初擁更多的人類。

吸血鬼的衣飾?
所有人都被電影所影響,吸血鬼就是穿禮服的貴族紳士模樣,要有黑色的斗蓬,穿件白色襯衣,還要有花紋的...

吸血鬼與科學
有研究指,吸血鬼可能與狂犬病有關,理由是狂犬病患者,有相當多癥狀與吸血鬼相類似:畏光、討厭刺激性的氣味(如大蒜)、面色蒼白、有口部肌肉抽搐想咬東西的慾望(訛化為尖的牙齒並善於咬人)等等。

吸血鬼的歷史
Dracula實在太出名了,不過原本是什麼人呢?羅馬尼亞人弗拉德‧德古拉(Vlad Dracula)王子,綽號弗拉德‧特佩斯。生於特蘭西瓦尼亞的錫吉什瓦拉城。弗拉德繼位後,首先與外國結盟,通過征戰消滅了反對派以鞏固自己的統治,並恢復了因連年戰爭而破壞的社會秩序,他還一直致力於發展國家經濟,鼓勵同西歐國家貿易。弗拉德還整頓了軍隊,增強了特蘭西瓦尼亞的軍事實力。

在羅馬尼亞語中,「德古拉」(Dracula實)有惡魔之子或龍之子的意思。加上,德古拉慣用嚴酷刑罰,習慣把犯人釘死在削尖的木樁上,而且他用刑頻繁,不管對國外間諜、戰俘,還是國內的竊賊、貪官等,都以嚴刑對待。

不過,好景不常,年僅31歲的德古拉,在伏勒德戰死(一說是被反對者謀殺)。雖然德古拉已死,但人們老是卻記住德古拉的木樁酷刑,人心惶惶。隨著歲月流逝,訛傳訛的威力化,人們早已忘了歷史或事實,漸漸地德古拉變成了一個白天睡在棺材裏,晚上出來活動,專咬人的脖子的吸血鬼,而且還要住在古老的大城堡裡。

西方的吸血鬼傳說,自古有之。早在德古拉出現前,已有其一定形象。吸血的生物在世間其實不多,最為人熟識的應該是吸血蝙蝠(但其實吸血蝙蝠吸的血很少,而且主要吸動物的血),但事實上死亡並不是因為被吸血蝙蝠吸血至死,而是吸血傷口的併發症導至。

(個人認為,吸血最多的應該是蚊子(還有水蛭等等)...為何蚊子和吸血鬼連不上關係呢?)

從資料顯示,吸血鬼傳說盛行在14世紀。當時歐洲發生了大規模的瘟疫,為了避免受到傳染,人們往往並不仔細辨別病人是否真的死去,便匆匆將他們掩埋活埋。由於死者太多,有些舊墓地需要打開重用,這埘人們便發現屍體變了姿勢,還沾有血跡...這是因為有些人被活埋時並未死去,在棺材裡掙紮所至...

當然,究竟吸血鬼是否存在,實在是個謎。還有卓柏卡布拉...究竟是否吸血鬼變的呢?有冇謎女郎出現呢?

2010年6月25日星期五

「書」怎麼了

窗外下著雨,呆坐在電腦前,還是工作,呆呆的工作。

在趕著些什麼呢?明明是很忙,但就是提不起勁兒。

老生常談的問題,已沒有什麼新鮮感,也不過是懶人病,早已沒得醫治。

汽車在天橋上高速駛過,隔著厚厚的玻璃,在這辦公室裡,聽不到汽車的飛馳聲,但擾人的車影,卻連綿不絕的匆匆駛過。

呆,到最後,還得收拾殘局,把要做的都處理好。

書展臨近,原來就這樣十年了。從一開始出來工作,便與書結下不解的緣。

十年來,都在對著書。悶了嗎?又好像還沒有。或許我適合沉悶的工作。

做書,可以很用心,也可漫不經意。早已沒有人理會書裡的內容,人們只看包裝而已。

一本書的誕生,可以複雜,也可簡單,就看當時人的取向。

用心良苦的書,到頭來可能根本沒有銷路,在沒有被多看一眼的機會時,便已被書局收起上架,然後湮沒在浩瀚的書海中。

再無謂的書,在傳媒的打造吹捧下,也可一夜成名,轉瞬數十版再版。內容垃圾?誰去管內裡是什麼,人們想要的,就是趕上那買書的潮流。擁有了,卻連翻一翻的機會也沒有。

書的價值在那裡呢?解悶?長知識?增值?實用?解疑?趣味?

近年都不買香港書了,電腦雜誌倒是一本又一本被封面的標題吸引買了,被騙了。結果最近索性就站在7-11裡看書,反正沒人趕,反正封面大題如何吸引,內不也是不甚了了,看幾分鐘,一本雜誌的價值也就完了,又何必付款購買。

有點心痛,明明一本書,一本雜誌,也是許多人的心血成果,但賞識的人已越來越少。

就連做書人也對書心淡了,書還有誰去看?

2010年6月21日星期一

熱得不像樣

近年香港的熱,實在熱得令人受不了。

像火爐般的熱,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

如果單從溫度來看,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變化。

氣溫還是在30多度左右,一般的夏而已,卻令人感到熱氣難耐。

坐著,也可大汗淋漓,是自己太肥胖了嗎?這也是原因之一吧?

熱島效應、溫室效應、屏風效應...總總都令熱變得不再一樣。

人的體質也變了?君不見大夏天時,學生們都是長袖綿衣不離身...

人們,早已習慣了室溫(25度?)其實是空調溫度吧!還要帶點涼意才覺稱快。

空調才是生活的環境,結果人再沒法活在大自然當中。

本來,陽光普照的清晨是美好的。微風輕吹,偶或傳來鳥語,一切多好。

只是都市都變得太都市了,沒有了微風,換來是空調的涼意;沒有了鳥語,換來的是汽車隆隆的聲音。

突然腦海浮現這句:「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或許世界原是空「須彌納芥子...」

是熱昏了頭吧?寫下了什麼?人生原是一場夢,夢為蝴蝶,其實什麼都不是...

我在寫什麼呢?天知道

2010年6月20日星期日

一個瘡疤

多少年了?如果説傷口需要時間去洗滌、沉澱、結痽的話,那麼二十多年的時間,應該早已足夠了?滿以爲歲月會把一切都帶走,但原來卻不是。看似已被淡忘,但在瘡疤底下,血原來還一直在淌著。不想回憶,但一切還瀝瀝在目。
為何午夜夢迴,突然又再想起這不想回想的往事?暴風雨前夕,總是平靜的,但願這個前夕更加漫長,甚至暴風雨不再出現...

2010年6月18日星期五

四年盛事







Oman 阿曼






Uruguay 烏拉圭








Paraguay 巴拉圭



本身不是球迷,對運動項目其實也不太熱衷。不過四年一度,總得來湊湊熱鬧。世界盃一詞,還是從打機時認識。當年為了知道那個國家是那支國旗,只得死背那些國家名,用心記下國旗的樣子。結果,巴拉圭、烏拉圭、阿曼、瑞士...這些名字,在腦海留下了印象。

但當年互聯絡不發達,一直沒有去查找這些國家的地理位置(可是如今還是沒有去找...)自己對世界盃的看法,從前認為應該是每個國家榮辱之所在。但如今看來,卻是處處充滿了商業味,充滿了打假波...為了能成為品牌的代言人,每個球星都很注重自己的身體,不能輕易受傷。大型品牌甚至可以操控球員的出場機會...金錢主導了一切

剛看完《中國足球內幕》(雖然內容未必100%真確),確實令人不寒而慄...足賽,不止是體育運動,更是民族感情?政治外交?賭博公司賺錢?黑幫勢力展示的地方...

當然,世界盃...或者不一樣...只能是或者從運動變成賭博,是人性所趨向?由美好變成壞,是發展的必然性?不懂...還是傳說中的森巴足球最吸引──快樂足球...